端午節龍舟賽,在中國南方水域很常見,但張家界土家族龍舟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。賽龍舟分“五龍”和“六龍”兩個傳統節日,“五龍”為迎龍日,“六龍”為送龍日,兩個節日的時候是從農歷五月初五算起,逢辰為“五龍”日,習慣稱作龍頭日,十二天輪轉一次,依次算下去,算到六月的龍日為“六龍”。
哭嫁”,亦稱“哭出嫁”、“哭嫁囡”、“哭轎”等。是漢、土家、藏、彝、壯、撒拉等民族的傳統婚姻習俗,即新娘出嫁時履行的哭唱儀式活動。土家族的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開始,也有的前半個月、一個月甚至三個月就已揭開了哭唱的序幕。
陽戲,早先叫揚花柳,為民間藝人行乞或風塵女子賣唱糊口的表演藝術,后經茅崗司覃家班及若干代藝術人的加工改造,才形成生旦凈覺丑末行當齊全的地方戲劇種。在重慶、湖南、貴州湖北等省市農村廣泛流傳。那里居住著漢、土家、苗、侗、白、回、瑤、壯等多種民族,殘存著大量巴、楚、湘、黔文化的余緒,少數民族的燦爛文化,踩堂戲或儺堂戲都給陽戲以特別的藝術滋養。
花燈戲突出特征是手不離扇、帕,載歌載舞,唱與做緊密結合?;魬蛟从诿耖g花燈歌舞,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種地方戲曲形式。在流行過程中因受當地方言、民歌、習俗等影響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風格。
擺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禱的一種活動,一般在年節舉行,并發展為祭祀、祈禱、歌舞、社交、體育競賽、物資交流等綜合性的民俗活動。土家人在擺手活動中,追憶祖先創業的艱辛,緬懷祖先的功績,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場景,整個活動都著濃厚的祖先崇拜痕跡。
拜觀音菩薩是張家界民俗之一。俗傳觀音菩薩農歷二月十九日出生、九月十九日出家、六月十九日得道。民間和佛門在這三個日子都要舉行紀念、享祀活動。觀音又叫觀自在、觀世自在、觀世音,俗稱觀音菩薩、觀音大士。觀音為阿彌陀佛左脅侍,西方三圣之一,又是漢化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漢族民間奉其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。
在線 咨詢
在線客服服務時間:8:30-18:00
客服 熱線
400-883-11117*24小時客服服務熱線
關注 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