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張家界,隨處可見打著“正宗三下鍋”或者“土家三下鍋”字樣的餐館,“三下鍋”儼然已成張家界最具特色和最富盛名的美食。相傳明代嘉靖年間,朝廷征調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線抗倭,恰好趕上年關,為不誤軍機,土司王下令提前—天過年,于是臘肉、豆腐、蘿卜一鍋煮,叫吃“合菜”,以后逐漸演變成“三下鍋”。
巖耳生峭壁,形狀和木耳相似,但比木耳大,表面呈黑色,有細刺,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長成。土雞養農家。巖耳燉土雞,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,曾是土司進貢給皇上的御菜。
“娃娃魚”是大鯢的俗稱,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珍貴的兩棲動物,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張家界是中國娃娃魚的主要原產地,“張家界大鯢”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。
鱖魚是世界上一種名貴淡水魚類,味道鮮美,富含蛋白質,肉刺少,可補五臟、益脾胃、充氣胃。巖泊魚的魚也一直是張家界特色美食之一。
巖骨魚又名黃鴨叫,肉質細嫩,味道鮮美,多脂肪,營養豐富,渾身只有一根長魚骨,無肌間刺,是淡水魚中難得的美味。適合清燉和紅燒,湯奶白色,加紫蘇、辣椒等調料后妙不可言。
張家界土家扣肉是土家人待客的一道主菜,一般只有在當地的人辦酒席或大型活動的時候才會上用作主菜。土家扣肉的做法均采用五花豬肉,經過煮、炸、炸、蒸等多道工藝制成,上席時肉的下面一般都會用干咸菜鋪底。雖說是肥肉制成,但吃起來一點也不膩口,味道極其鮮嫩。
在線 咨詢
在線客服服務時間:8:30-18:00
客服 熱線
400-883-11117*24小時客服服務熱線
關注 微信